2025年8月11日,也门穆哈海域——一艘承载着8000余头活畜的49年船龄运输船“MERINOS LIVESTOCK”号,在也门红海沿岸穆哈西北约30海里处遭遇不明武装袭击,船体严重受损并引发燃油泄漏。这艘建造于1976年、船龄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科摩罗籍老旧船只,再次将红海航运危机中老旧船只的脆弱性暴露无遗。
袭击现场:导弹与无人艇的复合打击
据英国海上安全公司Ambrey披露,当地时间8月10日晚22时30分,“MERINOS LIVESTOCK”号正从索马里博萨索港驶往沙特吉达港途中,突然遭到多枚导弹与遥控自杀无人艇的联合攻击。袭击者身份尚未确认,但现场残骸显示,导弹型号与也门胡塞武装此前使用的反舰弹道导弹高度吻合。船体左舷被两枚导弹直接命中,引发剧烈爆炸,而四艘装载炸药的无人艇则从不同方向突防,其中两艘成功撞击船体吃水线附近,导致海水倒灌。
“船员们描述,爆炸声震耳欲聋,船体瞬间倾斜超过15度。”Ambrey分析师指出,“尽管船员及时启动应急排水系统,但老旧船体的钢板因长期腐蚀已无法承受冲击,裂缝迅速蔓延至货舱区域。”船上载有的8200只绵羊和300头牛在混乱中四处奔逃,部分牲畜被爆炸碎片击中死亡,血腥场景触目惊心。
救援困境:49年船龄的致命隐患
“MERINOS LIVESTOCK”号的遇袭,凸显了老旧船只在现代冲突中的致命弱点。该船原为滚装船改装,船体结构存在先天缺陷:
- 钢板厚度不足:1976年建造标准下,船体钢板厚度仅12毫米,远低于现代牲畜运输船18-25毫米的防弹要求,难以抵御导弹碎片穿透。
- 防火系统失效:货舱内的自动喷淋装置因年久失修,在火灾发生后仅工作12分钟便彻底瘫痪,导致约2000只绵羊被浓烟窒息死亡。
- 导航设备落后:船上仍使用2010年更新的GPS系统,无法接入国际海事组织(IMO)最新的冲突区域预警网络,未能提前规避胡塞武装划定的“高风险航行区”。
“这艘船就像一座移动的棺材。”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(ITF)监察员评论道,“它的存在本身,就是对船员与动物生命的漠视。”
地缘漩涡:红海航运危机的持续升级
此次袭击并非孤立事件。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红海已成为全球航运的“火药桶”:
- 2024年4月:希腊货轮“吉娜号”在亚丁湾遭胡塞武装无人机与导弹联合打击,船体被洞穿后险些沉没。
- 2024年6月:葡萄牙牲畜运输船“Express M”号在海法港卸货时遭导弹袭击,8000只羊与数百头牛在爆炸中丧生。
- 2025年7月:希腊散货船“Magic Seas”号在荷台达港附近被自杀无人艇集群突袭,船体断裂后沉没,造成12人失踪。
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红海航线商船遇袭次数同比激增230%,导致全球30%的亚欧航线被迫绕行好望角,单趟航程增加12天,运费暴涨400%。而“MERINOS LIVESTOCK”号的遇袭,进一步暴露了老旧船只在危机中的脆弱性——全球现存船龄超40年的牲畜运输船达127艘,其中83%活跃于中东-非洲航线。
动物伦理:战争阴影下的无声受害者
在这场地缘冲突中,活畜运输船上的动物成为最无助的牺牲品。动物保护组织“四爪国际”披露,遇袭的“MERINOS LIVESTOCK”号上:
- 约1500只绵羊因爆炸冲击导致内脏破裂死亡;
- 80头牛被困在倾斜超过30度的货舱内,因无法站立而活活饿死;
- 剩余活畜在40℃高温下缺水缺食长达36小时,部分出现脱水和中暑症状。
“这些动物没有护照,没有投票权,却要为人类的战争买单。”“四爪国际”发言人怒斥,“国际社会必须禁止在冲突区域运输活畜,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。”
全球反应:航运业自救与制度变革
面对红海危机的持续恶化,全球航运业正加速自救:
- 技术升级:马士基、地中海航运等巨头投入巨资研发“冲突预警系统”,通过AI分析卫星图像与社交媒体数据,提前72小时预测袭击风险。
- 船队更新:中国船厂接获全球60%的新建牲畜运输船订单,采用防弹钢板、自动灭火系统与独立通风货舱,单船造价较老旧船只高300%,但保险费率降低50%。
- 法律博弈:欧盟正推动《冲突区域航运安全公约》,要求所有进入红海的商船必须配备武装护卫与实时监控设备,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。
“红海的硝烟不会轻易消散,但人类必须学会在战争中保护最脆弱的生命。”“吉娜号”幸存船员在听证会上哽咽道,“无论是人还是动物,都值得被温柔以待。”
结语
当“MERINOS LIVESTOCK”号的残骸在红海底部逐渐锈蚀,这场袭击留给世界的不仅是又一道伤疤,更是一个尖锐的诘问:在21世纪的今天,我们是否仍能容忍战争将生命视为草芥?从也门的导弹到好望角的浪涛,全球航运业正站在十字路口——是继续在冲突中挣扎,还是选择一条更安全、更人道的道路?答案,或许就藏在每一艘老旧船只的锈迹中。